服务咨询电话010-85986299

转型期企业战略的理论基础(二)

  同样,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对客户的消费能力、消费特点、需求变化趋势与需求潜力等方面信息的了解都只能是有限的、相对的,市场本身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企业而言,执迷于追求信息的穷尽是不明智的,高明的决策者之所以高明,就在于能对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其内在的规律,这也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在企业战略实施中必须注意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在组织体系设计中,要关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问题,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的稳健性问题等等,关于前者,信息经济学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对国有企业而言,这些问题也尤为突出。必须指出的是,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的运用,其结果并不能消除信息所固有的不对称性,只是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问题进行平衡与预防。

  自适应性
  系统自适应性是基于经济学与生态学的综合。考虑到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经济体系是复杂的进化系统,而不是传统思想所认为的封闭式平衡系统。首先,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较量竞争的过程;其二,就我国本身而言,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为计划与市场的矛盾与调节、东西部差异加大和多样性的区域特点、民营经济的不断崛起与国有经济比重的相对下降、行业重组等等。复杂系统仍然存在着均衡,只是均衡的周期与时间大大缩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重整风暴与激变。
  如果说竞争是企业形成自适应性的动力,而共生与集聚则是其自适应性发展的基础。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的生态现象,经济社会也不例外。共生是本质的、目标的,竞争是伴随的、手段的;共生使企业存在,竞争使企业进化,共生激励良性竞争,这类良性的竞争可称之为“共生的竞争”。共生有两种含义:企业内部的共生;企业与上下游供货商、分销商、竞争对手之间的共生。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种企业间的共生链越来越紧密。在新的形势下,“双赢”乃至“多赢”模式成为企业新的追求,一些新的概念如“共生营销”等应运而生。
  共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形成企业的区域集聚。集聚是经济全球化的空间表现,企业价值链的分解表现出空间上的集聚性。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是通过集聚效益产生高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走完工业化道路,赶上发达国家。集聚存在多种形式:一是代表今后发展方向的高技术集聚型;二是以各类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园区集聚型;三是以特色块状经济为主要形式的行业集聚型;四是以骨干企业为中心,带动配套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龙头企业集聚型。
  企业之间的竞争、共生、集聚构成了产业的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界的进化一样,处于该系统中的企业也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要成为领先者,必须不断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革,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走出被动的传统惯性以掌握战略主动权,尤为重要。同时,企业战略必须是基于产业生态(共生、集聚等)的战略,利用共生的平台,充分配置资源,抓住集聚趋势,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是现代企业的成功关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