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咨询电话010-85986299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文库 >> 品牌案例

BP“换油易”,打造“帝国梦”(一)

     BP,财富500强的第四位。这位中国市场的后来者却在全国的各个战线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2002年的10月,BP先试探着在深圳开设了第一个连锁旗舰店,为今后的连锁之路摸索管理经验。2003年,BP开始在国内的重点润滑油消费城市推广“换油易”,其中以深圳、广州、厦门、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上海、武汉、重庆、天津、北京、沈阳、长春等为重中之重。

     “换油易”的操作模式:
  上述的几大城市都是国内润滑油消费大户,比如,南京一年消耗润滑油2万多吨,杭州也近2万吨;作为国际知名油品,BP与美孚、壳牌进入中国都晚,但其扩张的步伐却远远大过了其竞争对手。其神来一笔是和嘉实多的合并,从此以两个国际品牌--BP、嘉实多纵横市场。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代理商的利润逐年降低,BP一直在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柯达的“98协议”,麦当劳的连锁模式都给予了BP借鉴。
    BP换油易的煽动语言:
    “汽车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服务店面临生存的严峻威胁!
  汽车服务店面迅速增加,2002年服务店面增加到40万,竞争程度空前激烈。
    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价格不断下跌,由于服务店面的增多,服务收费空前下跌,部分服务甚至要免费。
    品牌意识的增强,汽车服务市场假货泛滥,鱼龙混杂,消费者选择服务店更加看重形象和品牌。”
    在以前,BP已经在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当时不叫“换油易”,而叫“客户投资(支持)”,类似快速消费品的赞助、进场费一样,一般和直接用户或终端签约1-2年,根据客户承诺的用油数量或金额,租赁给客户不同的设备。投资的物品主要是维修工具、设备、招牌、工装等,以实际的利益来刺激终端。该模式在2000年和2001年为BP的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销售美孚、壳牌的终端都改旗易帜。自推出“换油易”后,其投资的重点开始转移,主要是店面的形象,包括:门头招牌、灯箱、产品展架、海报、产品推荐表、工装、店内装潢、简易办公用品及设备等。一般投资额不低于5000,平均在8000左右。其核心是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暂时还无法做到,但谁敢说它不会做呢。虽然离“五统一”还有一段距离,但没有人否认BP的扩张野心。凭BP的实力,没有它做不到的。  
  并不是所有的汽车服务店面都可以享受到上述待遇,要知道天下没有的免费的午餐。BP对服务店的要求是:月用油量不低于5000元,并需签订两年的合作合同,在合同期间内不得经营其他品牌(类似于当年的“舒蕾”终端策略)。许多的店面冲着这么多的好处就签约了。月用油5000元,按BP产品的价格算,一般是每月用15箱油品,据笔者所知,月用油15箱的客户并非许多,在杭州,能有这样用量的店面不会超过150家;在南京,其店面不过是200家而已;广州虽然多,也不过是300多家罢了。竞争对手的投资一般不会超过客户用油量的3个点,而BP的投资力度达到了8个点,我们就不难明白BP的用意了--就是一网打尽,不给对手以还手的机会。
  BP还给服务店提供培训方面的服务,其实这是一个拉拢客户关系的一个策略。老师的产品,你还不给卖吗?
  “换油易”的行业背景:
  中国加入WTO后,石化行业的开放使得竞争空前激烈。石油,作为一个无差异的产品,如何提高其附加值是营销的主要工作,各大石油公司大都是通过赞助各种活动来取得知名度,信誉度,并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到2002年底,所有的著名石油都来华设立的办事处或公司。美孚、壳牌、BP都先后对中石化或中石油参股,BP雄心勃勃的准备在浙江、福建、广东建立1000座加油站,润滑油作为直接树立品牌的领头军,倍受各油品公司的关注。
  2000年,大部分地区的市场上还没有BP的影子,但BP的各种举动却倍受石化行业人士的关注,和嘉实多合并,组建新BP,其实力排行跻身于壳牌之前;在上海组建BP石化基地,累计投资已达70已达70亿美元,是跨国公司中投资最大的企业。在2001年,财富排行上升为第四位。然而其国内的知名度仍比较低,甚至远远低于嘉实多。润滑油方面也是好事多磨,市场徘徊不前。而美孚、壳牌位列国际品牌一二位,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赚取了大把钞票,好不风光。
  2001年,BP终于全面突围,从深圳开始的的路演拉开了市场帷幕,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持续不断。BP尝试了把工业品当作消费品卖,但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毕竟开车的人看电视的很少,美孚壳牌的网络根深蒂固,只有攻下终端这一堡垒才可以把产品推向消费者。“换油易”由此诞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