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打车市场革命者
美国硅谷新兴公司Uber(优步)来到中国显露出了各种“水土不服”,5月初,Uber广州总部与Uber成都总部相继被地方交通委、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不得已,其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现身2015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紧急攻关中国市场,并与神州数码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中国公共服务的模式创新,以及平台开放基础上的大数据创新,探索符合国情的“互联网+”新模式。
此前,这个来到中国的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在为适应中国市场做出种种努力,不但“联姻”百度,还联手汽车经销商永达汽车,以打造“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商业模式。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对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款打车应用,而是“为乘客提供一种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的Uber,虽然所到之处频遭打压与封堵,在向着传统规则不断发起凌厉逆袭的同时,也勇敢地挑战着政府监管的敏感神经。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这位历经创业的失败者,正在试图打通整个汽车销售服务产业链。
出色的创业者
既不像史蒂夫·乔布斯亮相时总是穿着极客范儿十足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也不像迈克·扎克伯格出场时喜欢戴上屌丝味儿空前的黑框眼镜,更不会像拉里·佩奇登台时不修边幅而且浪荡劲儿迭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卡兰尼克习惯于以一套合体的西装来展现自己,整体形象完全就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职业经理人。自然,在卡兰尼克的身上,人们既看不出程序员的任何特质,也找不到工程设计师的高傲风骨,但卡兰尼克又的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硅谷小子。
读小学时就能自己独立编程,中学毕业后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系,但在大四时很标致化地辍了学,这就是卡兰尼克简单而戏剧化的学习历程。卡兰尼克第一次创业的音乐和电影等娱乐资源分享网站在版权保护意识颇强的美国市场最终在支付了100万美元后宣告破产。
不过,卡兰尼克没有被击倒,更没有放弃创业的初心。三年之后,卡兰尼克招徕首次创业的原班人马,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RedSwoosh,坚持了两年之后,一家名为Akamai Technologies的技术公司出资1900万美元买下了RedSwoosh,卡拉尼克由此成为千万富翁。卖掉了公司的卡兰尼克为自己放一次大假,与好友加雷特·坎普相约,二人一起踏上了前往浪漫之都巴黎旅游的行程。一天晚上,卡兰尼克和坎普参加完一个名为LeWeb的科技大会,二人等在路边试图叫车回到旅馆,然而,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立于风雪交加之中的两个美国佬除了被冻得瑟瑟发抖外,就是一无所获。“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发出手机打车软件呢?”风雨嘈杂中卡兰尼克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分贝对着坎普说道。第二天,卡兰尼克中断了后续行程,匆匆赶回美国,不久便押上了自己出售RedSwoosh得到的全部收入,创办了Uber公司。2011年,Uber正式上线。
Uber是一款打车软件,登陆智能手机Uber的移动应用程序,只要乘客需要出行车辆,Uber就会提供出距离乘客路线最短和时间最快的司机和车辆,Uber将乘客和司机这两大自己名下的用户链接了起来。超乎卡兰尼克的想象,仅仅运营到第三个年头,Uber就有了高达1.25亿美金的进账。
不一样的Uber
按照卡兰尼克的说法,Uber的核心经营理念是在一个城市里部署最少的车,能够最有效率的满足全城的出行需求,而这一底气来源于其所提倡的“共享经济”理念以及由此为世界带来的改变。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采取的线下服务模式相比,Uber采取的O2O商业模式让自己的互联网血统和基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来。
高效率与快捷是Uber的最大亮点。只要用户启用Uber的APP,一键发送打车请求,Uber就会在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派出一辆车达到你的身边。这样就可免去乘客等车的效率和预约的烦恼,并大大延展相应的工作时间。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价格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中最为敏感的要素,而Uber恰恰抓住了这一痛点。有别于出租车不加区别的按程计费,Uber服务价格总是不断变动之中。除了在城市上下班高峰期Uber会向用户收取两倍或三倍的费用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5折甚至是3折的消费价格。
完全不同于出租车或大巴公司仅能向用户提供单一车型而且用户只能被动接受,Uber官网上悬挂着Uber TAXI、Uber X、Uber Black、Uber LUX四个层次的车辆供乘客选择。在全球很多城市,用户既可以走高端线路订到如加长林肯、凯迪拉克、宝马、奔驰等豪华私家车,也可以通过Uber X以下的服务订到丰田普锐斯和大众捷达这样的紧凑型轿车。
得益于旺盛的人气,自成立以来,Uber的营业额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而且先后得到了贝莱德、富达投资集团、谷歌风投等国际著名投资机构的五轮注资,公司最新市值达到400亿美元。按照《福布斯》估价,卡兰尼克至少持有Uber公司10%的股份,其身价达到了30亿美元。继Uber被《今日美国》评为“年度最佳科技公司”之后,在《财富》杂志推出的2014年“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排行榜上,卡兰尼克一举拔得头名。
最焦虑的CEO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球其它国家,Uber可以说是麻烦惹得最多的公司,而卡兰尼克无疑是最为焦虑和最为痛苦的CEO。对此,卡兰尼克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走在了出租车行业的前面,成为了众矢之的,这种感觉可不好受。”现在看来,成长中Uber不仅需要挣脱传统制度与规则的束缚,而且要直面既得利益者的反击,同时还需不断修正自我缺陷与强身壮骨。
Uber的很多车辆都来源于“私家车”,而且没有运营执照,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从事运营载客的车辆和司机必须拥有执照或得到主管部门许可,因此,在旧金山仅仅运营了4个月后,当地政府就向Uber下达了勒令停止营运的命令。紧接着,弗吉尼亚州、内华达、马萨诸塞等在内的16个州政府都对Uber发出了禁行令。这些州政府要么提出要对私家车Uber司机进行重罚,要么强制Uber缴纳数目不菲的年费和保险费用,或者直接将Uber告上法庭。
同样的追打与封堵在其它国家也如影随形。德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等交通主管部门都明确宣布Uber经营模式属非法营业行为。除此之外,南非、比利时、加拿大、泰国、印度等14个国家的城市政府相继对Uber进行了拦截与围堵。
除了政府监管机构,Uber在扩张过程中碰到的另一个“钉子”是各地的传统出租车公司和团体。Certify的跟踪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Uber在美国市场令传统的士、机场巴士和豪车搭载业务从85%下降到了52%。而在强势切割传统出租车行业“奶酪”的同时,Uber也为自己招徕了不少的麻烦,不少出租车团体针对Uber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对于来自政府的监管,卡兰尼克更多时候表现出是一副强硬姿态,用卡兰尼克的话说就是“尝试突破极限,把油门踩到底。”当然,卡兰尼克并不想孤军奋战。在遭到政府部门和警方威胁的地区,Uber会向用户致信,希望他们能够与自己联手支持Uber发展。
卡兰尼克的激进与强势回击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相应的效果,如美国弗吉尼亚州车管局在禁运的48小事内发出指示,不得禁止Uber业务;美国加州的公共事业委员会则一致投票作出永久性立法,为类似Uber的服务商创建了一个新的名词—“交通网络公司”,这使得加州成为了第一个在司法上认可像Uber这类服务的地方。
在欧洲,面对着德国法院的判决,卡兰尼克也展现出“服软”,表示将在德国推出一项合法经营的新型打车服务。对于解禁Uber的城市,卡兰尼克表示将在4年内为其创造10000个就业岗位,在整个欧洲创造50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Uber还车承诺给政府开放Uber平台的大数据,借此来配合政府打造智能城市,并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出行方面提供制定相关决策的数据依据。
竞夺中国市场
与Uber国外模式相反,卡兰尼克率领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与租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商务高端服务。八个月之后,Uber开始涉水Uber X,开始仅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推开,随后才能触角伸向杭州、重庆、成都、天津和武汉等全国九个城市。
不久前,Uber推出了在中国独有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Peoples Uber),按照Uber的说法,“人民优步”定义为公益服务,既不会向司机收取20%的平台管理费,而且不以盈利为目的,扣掉成本之后所有收入将返还司机,以有助于中国政府更多地解决就业。
按照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未来三年里,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租赁需求将以年均27%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元,车队数量需求为77.9万辆,汽车租赁市场整体规模成长空间十分惊人。但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合计99.8%。换言之,Uber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多来收效甚微。
于是,卡兰尼克基于长远战略在中国市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合纵连横。去年年底,Uber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在获得百度6亿美元战略投资的同时,Uber还可以将打车服务接入百度地图、百度移动等App当中,深耕其在中国的O2O市场。这也是中美两个互联网大国之间领先互联网公司首次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在跨界联姻的同时,Uber更加重视拓展汽车领域深度合作的平台。今年以来,Uber首先与国内汽车经销商永达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在通过自身平台为租车公司提供购车、售后服务、融资贷款等方面实惠的同时,Uber试图争取绑定这些售出去的车辆能够成为自己的用户。甚至,Uber还加强与法国汽车品牌DS签署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合作协议。据悉,DS作为Uber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品牌合作厂商,将提供上亿元的首期3000辆整车销售让利,为Uber平台上的租车合作伙伴和人民优步拼车车主提供“零首付、零利率、零月供、零压力”的购车金融解决方案;而Uber方面表示将利用其平台优势,整合合作伙伴和拼车车主的换车、购车需求,为DS带来潜在客户和流量。
展示强大资本联姻力量的同时,Uber在市场营销上也运足了功夫。除了给司机提供具有诱惑力的双倍甚至三倍以上的补贴外,Uber不断刮起降价风潮,而在专车业务上,Uber更是试图做出自己的特色,从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如车上送矿泉水,配充电器等。另外,Uber在国外通常绑定信用卡作为支付方式,而进入中国后增加了绑定支付宝的支付方式。与此同时,Uber还把国外的特色服务业引入中国,如在杭州推出摇橹船业务、在北京的胡同里推出三轮车和人力车业务,以及正在全国不少城市推开直升机业务,甚至Uber考虑未来提供快递和外卖服务。
不过,Uber的凌厉攻势引起了国内租车市场巨头的高度警觉,并纷纷采取阻击和反击行动。如滴滴快的专门针对Uber迅疾推出了号称“一号快车”拼车业务以及“滴滴快送”服务。此外,一嗨租车、神州专车等也推出各种服务应对Uber的进入。
在尽力应对不断扑来的市场诡谲风云的同时,Uber在中国的确还面临着不小的政策风险。目前,中国交通部已发出通知,明确禁止私家车做专车业务,而目前无论是专车服务还是拼车服务,Uber车辆驾驶者很大一部分都是私家车司机,这的确存在将黑车洗白的嫌疑,一旦高悬的政策屠刀落地,Uber难逃一击。
对此,卡兰尼克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应对措施与心里准备?
•天创主要服务内容
•天创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