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网张良伦:母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自我造血能力

  母婴生态真有想象的那么好吗?母婴电商是伪命题?消费升级到底升级的是什么?母婴行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举办的“2016中国母婴企业家领袖峰会”上,贝贝网CEO张良伦就以上问题带来了他的思考分享,值得母婴行业人借鉴学习。

  我们先来梳理母婴行业,2014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拐点。2014年之前,上一波母婴电商前辈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母婴,非电商的一些企业也在做很多PC端上的探索,衍生出了很多模式,包括社区工具和线上线下的零售。2014年之后,流量更多在手机端,但是故事还是这些故事,事情还是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可能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又是过去十年的轮回,所以我们要避免进入过去母婴十年的陷阱,抓住未来母婴十年的机会。
  对一家持续发展的公司,C轮之前可以讲讲故事,但是C轮之后还只是讲故事就是耍流氓。从我们拿到的数据来看,在母婴垂直领域,贝贝目前是拥有整个母婴零售行业数据最多的企业,因为每个月我们都有几千万笔订单会产生,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和商品的销售行为数据,同时我们还有非常紧密的投资者关系,我们几乎可以拿到包括竞品在内,这个行业内各家的真实数据,可以给大家一些结论供大家做参考。在统计学里面有大数理论,过去一个事情基于某个事情发生,未来基于这个概率还会发生,创业者有一个180天理论,一个模式在180天没有起来,那么之后起来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空谈生态,不如回归业务
  母婴行业平台有三个非常典型的模式,一是社区工具,二是电商,三是线下。做母婴这三年发现有两个事情存在,第一个是尘土效应,即尘归尘,土归土。2015年、2016年特别典型的事情就是大家什么都做,美其名曰是“生态”,但是把所有事情做了并不一定会成功,1+1+1并不一定等于3。1+1大于2最主要的前提是在每个领域都必须是最大的,如果在线上是第一在线下是第五,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做社区的做不过专门做电商的,做电商的做不过专门做社区的,做线上零售做不过专门做线下零售的,做线下的做不过专门做电商的,通过回顾这过去三年发生的真实情况,我们发现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一家企业必须要有非常核心的业务,并且是第一。
  第二个是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第一名会获得整个行业最大的份额和红利。先看母婴行业三个领域中的社区工具,宝宝树现在做得是最大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好。再看电商,从我们拿到的数据看,贝贝是第二名的五倍以上。最后看线下,目前孩子王做得最好,增速和规模效应也很明显。通过对行业三个领域做复盘,我们发现尘土效应和马太效应同时存在,品牌必须要选择一个定位,一定要成为行业的第一名,不要试图用很多叠加的品类来让公司做得更大,而是要基于核心品类的外延和核心人群的外延,形成机会。
  母婴电商是伪命题?
  行业从业者需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母婴行业现在是一个拐点,2016年比2015年相对差一点,2017年比2016年还要差一点,特别是每个领域的第二名、第三名,实现自己的增长非常难,我们不针对任何人,只是一个现象。2017年对于整个母婴行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自己的定位同时寻找自己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忘掉挑战和困难。首先我们要有使命,每个领域的领导者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做不好,极有可能就在母婴行业消失了,如果贝贝不能在母婴电商里面立好足,母婴电商在整个电商里面是没有位置的。如果线下零售的领导者没有占据很好的位置,母婴线下零售在整个零售里面也是没有位置的。
  一个行业是荣辱共存的,希望大家有使命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母婴行业更好。除了把自己的业务做好之外,不要过多用自己对部分领域的理解去解读别人的领域。如果不懂一个行业不要轻易对一个行业做判断,至少过去几年非常清晰证明了母婴电商这个行业确定存在,不是一个伪命题。贝贝不仅实现了快速规模化,并且实现了过去几个月的连续盈利,所以我们不要过早的定论。母婴电商、社区工具、线下,这几种领域极可能会同时存在,没有存在都是因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没有做得足够好,没有实现自己的使命感。
  再讲一下责任感,我们把东西卖给孩子,要确保正品,要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通过效率的提升实现给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这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贝贝的使命就是让孩子的世界更美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好。
  2017,关注务实和创新的力量
  2017年,我们要关注务实和创新的力量。关于务实,我们要抛掉假的故事,把业务做好,如果做得足够好大家会认识你的,而且把内功做好会有很大的外延的功力。关于创新,我们不会质疑创新的价值,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事情,但是你公司的氛围、人才的储备、资源精力的分配要能支撑你的创新。在贝贝体系里面,有一个361概念,即把30%的精力花在创意变成高潜业务的事情上面,60%的精力花在别的事情上面,保证持续有人做新的东西,积累我们的能力。在创新这件事情上面,很多企业都低估了创新的力量高估了创新的能力,做了一点小的事情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特别是做零售,零售是体验和效率的平衡,追求效率的同时把体验做得足够好,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很多事情靠创新只能提升10%或20%的体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有感知的,这样的创新没有规模化的效应。
  最近大家一直在谈消费升级,之前理解的消费升级是消费者客单价持续往上走,但是做母婴这几年下来我们发现这是个陷阱,消费升级其实是让很多人开始去使用一些原来相对较高端小众的品类,比如以前可能大家都不健身,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高客单的需求开始产生,并且开始大众化。新增的高客单品类的消费需求是我们的机会。
  不管是平台还是品牌商,
  有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分水岭,在过去靠资本和靠时间窗口所带来的增长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增长要靠自我生长来完成,这个增长生命周期会更长。李克强总理讲中国经济模型的时候提到S型曲线,这需要科技的驱动和供给侧的改革带来下一个增长的势能,对于母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样的,这种增长的曲线是由你的模式和自我增长形成的,所以需要自我造血的能力。
  2017年建议大家想一想盈利的事情,这会带你进入持续生长的状态,让你找对下一步的机会。贝贝原计划在2017年1月份才开始追求盈利,但是当2016年下半年我们对于整个母婴行业复盘之后,对于中国母婴经济趋势分析的时候,我们提前做了这个事情,2016年7月份开始就开始追求公司的盈利,花三个月的时间调整公司模型优化,10月份开始持续盈利。
  不管是平台商还是品牌商,靠依赖资本很危险,越想依赖资本,资本就越会抛弃你。你做的越好,资本越会找你,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至少确保接下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下一波的机会。在零售行业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里面,希望大家站在过去母婴前辈的肩膀上,基于他们的经验,看看从2017年开始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去做得更好的。